全國咨詢熱線
欄目分類
行業(yè)新聞
+86 0736-7783999
2021-05-12 17:25 來源: 中國政府網
“要尊重科學、尊重知識,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。”李克強總理在5月11日的座談會上說。
當天上午,李克強主持召開政府特殊津貼制度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座談會。總理說,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,必須依靠人才,依靠勤勞智慧的人民群眾。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,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,面臨很多困難挑戰(zhàn)。但發(fā)揮好我們豐富的人力人才資源優(yōu)勢,就能匯聚成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。
李克強說:“要尊重科學、堅持實事求是,尊重知識、博采眾長,愛才惜才、不拘一格選拔和使用人才,推動形成人才輩出、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局面。”
實行特殊津貼制度,就是表明黨和國家政策的一個導向
“實行特殊津貼制度,就是表明黨和國家政策的一個導向:尊重科學、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。”李克強會上表示。
始于1990年的政府特殊津貼制度,意在體現黨和國家對高級專家的關心和愛護,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。
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、中科院院士張繼平回憶說,1992年他首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時,每個月的津貼金額是100元。
“當時我一個月工資也就不到200元,津貼都超過工資的一半了,對我們來說是個重獎。”張繼平說。
李克強表示,政府特殊津貼是以國務院名義發(fā)放的津貼。“改革開放后,尊重科學、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,但在一些方面,仍然存在知識分子生活貢獻和待遇不相匹配的問題,因此有了政府特殊津貼這項黨和國家尊重、關心、支持人才的重要制度安排。”他說。
“事實證明,這項制度安排對知識分子和各類拔尖人才的確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。”總理說。
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建立以來,截至2020年底共選拔22批18.7萬名高層次、高技能人才享受特殊津貼。李克強對廣大特貼人才創(chuàng)新求實,為促進經濟社會發(fā)展、弘揚中華優(yōu)秀文化等作出的貢獻予以充分肯定。
“現在看來,這一制度安排,精神激勵遠大于物質激勵。但它有力推動廣大科研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發(fā)揮才干、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和發(fā)展。”總理說。
李克強說,新形勢下,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按照黨中央、國務院部署,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制度,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,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,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。
既要實事求是發(fā)揚科學精神,又要精益求精弘揚工匠精神
當天受邀參會發(fā)言的,不僅有從事數學、歷史和醫(yī)學研究的高層次專業(yè)技術人才,也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代表。
來自北京公交保修分公司的王翀,26年前職高畢業(yè)后,干過鈑金工、修過汽車底盤和發(fā)動機,如今已經是一名重點開展汽車專業(yè)技術培訓的高級技師。另一位來自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李培,30年扎根農業(yè)植物資源保護,從“門外漢”的臨時工,成長為一名高級技師。
李克強強調,中國的科學技術發(fā)展到今天,基礎研究和專業(yè)技能兩頭都需要突破。“我們既要實事求是發(fā)揚科學精神,又要精益求精弘揚工匠精神。”他說。
總理說,人才培養(yǎng)必須要注重加強基本功訓練。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發(fā)言后,總理對他說:“你曾是社科院簡帛研究中心主任,簡帛承載著中國古代文字,而這些古老的文字,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根基。”
李克強說:“現在學習中國歷史,雖然未必需要像古代那樣窮經皓首,但仍需要大量閱讀文史經典。要讓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光大,必須踏踏實實深入研究、一步一步打牢基礎。”
他要求,既要重視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理論,研讀和傳承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經典,加大對坐冷板凳、“十年磨一劍”的基礎研究和“長線”研究的支持,又要重視產品和服務質量精工細作,培養(yǎng)更多大國工匠。
“今后政府特殊津貼要向這兩方面傾斜,要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、工匠精神、專業(yè)精神,造就更多精益求精、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。”總理說。
青年人有希望,社會就有活力
李克強特別強調,要完善和優(yōu)化特貼制度,更好發(fā)揮導向作用,激勵更多人爭相成才、人盡其才。政府要大力營造各類人才施展才能的氛圍。
“經濟社會發(fā)展既要有良好的營商環(huán)境,也要有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(fā)揮作用的環(huán)境。”總理說,“要深化‘放管服’改革,推進教育體制、科技體制等改革,破除各種不合理限制,使科研團隊有更大自主權,使各類人才心無旁騖潛心研究、專心致志鉆研技能。”
他說,優(yōu)化政策環(huán)境不僅要面向科研人員和專業(yè)技能人才,同時要面向14億人的大眾。“普通人有上上智,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,這是中華民族的活力、韌性之所在。”
針對國家癌癥中心研究員吳晨建議,給青年科技人員創(chuàng)造更多挑大梁的機會、鼓勵科研人員開展國際交流。李克強明確表示,要創(chuàng)新“揭榜掛帥”等新型科研項目組織管理方式,對能干事、干成事的人才給平臺、給榮譽、給激勵。要支持更多優(yōu)秀青年在重大科研任務中挑大梁,促進他們在科研黃金階段多出成果。
“青年人才創(chuàng)新潛能,青年人有希望,社會就有活力。”總理說,“得到津貼的同志要著力激勵后進。老一輩科學家和高技能人才要有獎掖后學、甘當人梯的精神,為年輕人成才拓展空間。”
他強調,要推動國際交流合作,學習借鑒人類優(yōu)秀文明成果,在互利共贏中提升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能力。
李克強最后表示:“希望全社會共同營造崇尚人才發(fā)展的良好氛圍,讓尊重科學、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成為一種時代風尚,激發(fā)每個人的活力和潛力,讓社會創(chuàng)造力蓬勃迸發(fā)。”